百里挑一所有女嘉宾名单( 七 )


靖康之乱后,李词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决绝之哀与永恒之痛 。赵宋王朝于匆匆南逃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 。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 。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 。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 。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不知道李清照当时吟诵出这样的句子,心里到底是怎样的悲哀和失落 。曾经有人将有气节的女子和无气节的男人做过比较,在历史上前有李清照和赵明诚,后有民国的张爱玲和胡兰成 。面对自己深爱的男人,面对曾以为可以感天动地,坚不可摧的钻石般的爱情童话,面对心中轰然倒塌的似曾伟岸、坚强的身躯,真是无奈而又苍凉 。
更不幸的是,上天连一个苟全的机会都没有给她 。毕竟那是他深爱的男人,彼此已经深入到血脉,深入到呼吸,如果没有他,李清照很难想象得出将来应该以一种什么依靠生存并生活下去 。然而命运朝着更出乎意料的轨迹发展 。赵明诚听了李清照这首句句皆入箭矢的绝句,心中深深自责 。第二年虽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李清照跌入了又一个深渊 。如:
《武陵春》 风住尘得花忆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写的 。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 。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 。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 。”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她内心充满愁苦,再加上国破家亡,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那种伤时忧世、漂泊无依的烦乱之情,凝重且汹涌而至 。
在李清照异常艰难困苦的后半生中,她一方面不停的奔波,不断遭遇着各种劫难和不幸,另一方面,更是胸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乱世中疾呼呐喊 。在她的一生中,最引人神伤的非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莫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迟暮残年、饱经困苦的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如凝重深沉的哀歌,一点一点通过耳膜像浓烈的愁的汁液一样将人的心浸透,泡软 。这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绵密曲折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词的上阕,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 。“寻寻觅觅”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 。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 。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怎一个愁了得 。”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下下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在结尾一句又把意境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体验感受 。人们一般很容易感触李清照愁的一面,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 。当时,她作为一个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不用说她在朝中没有地位,就是地社会上也轮不到她来议论这些事 。但是她却振臂高呼:“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又如在《题八咏楼》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