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有感800字( 五 )


古代人写诗、填词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这是杜甫的话,说我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惊人之语”,我就还要改 。我写诗,每句话都是惨淡经营呢,惨淡经营 。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第三个切入点那就是“形式美”,“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式的,最讲究形式的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着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 。你看,我们诗很规整、很整齐,七个字一句,排下来,就像我们盖的这个设计得不太好的那个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五言诗,排得也是一个楼房一样的 。西方的诗或者国外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的排列的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诗歌非常规整,当然像词它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那么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诗歌这种独特的这种形式 。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 。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 。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永明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那么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这种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这就出现了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 。“永明体”到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以及词、曲这些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了唐代初年,就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也所谓“格律诗” 。中国诗歌真正讲格律的,是从唐代开始 。唐代以前它还有一个发展过程呢,我们说,在齐代永明年间,发现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从这儿以来到了唐代是真正地、正式地讲格律了 。那么此后,这种新的诗体,这种格律诗,以及包括后来的词、曲,它讲格律也就是在句速、在字速,在每句中的声调、字的声调,以及句末的押韵,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全诗的这种结构的规律,都有一定的格式,有一定的格式 。所以呢,格律诗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诗、词、曲都是如此 。那么诗歌有了一定的格律要求,读起落,轻重缓急相间,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这就更加丰富了 。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那么谈到古典诗词这种格律的要求,就是这种形式的要求,它的要求很严格,也比较复杂 。但是它的基本要求,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个是“平仄”的要求,“平仄”就是字的声调 。第二个就是“押韵”的要求,“押韵”押什么韵?第三个就是“对仗”的要求,“对仗”、“对偶”,那么这些都比较,我们说了比较复杂,要求比较严,所以一般不提倡当代的青年写这个旧体诗 。当然你文化学问比较高一点,诗词读得多一点也可以写 。但是过去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提倡青年人写新诗,不提倡写这个旧体诗 。他不是说不是不提倡大家写,主要从哪个意义上,这种格律比较束缚人,因为我们想诗啊重在抒情,如果在抒情方面,很想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这种形式又限制了,我不能够遵守我的规律,那个诗写得不像个格律诗,那也不好 。所以我们一般地还是提倡大家写新诗,写自由诗 。那么但是特,要欣赏古典诗词那就必须要懂一点,不一定写,但是要懂 。怎样才能懂呢?这不是我们这一次课能讲清楚的 。
大家下去以后,可以找点有关诗词格律方面的一些书来看一看,我就不多讲了 。总而言之,上面讲了我们为什么要欣赏古典诗词,欣赏古典诗词从哪些方面切入,我讲了三个方面,那就是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欣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欣赏古典诗词的“形式美” 。概而言之,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词、曲作品,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们批判地继承,从而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我们认识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想我今天给同学们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
对古诗词的感悟性雅成诗,爱淡成词,诗词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的理想抱负与心中向往 。其情若明珠,光华闪耀流转千年;其思若悬瀑,飞湍而下直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