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初中语文:资深教师总结( 二 )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烘托:


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鲜明突出 。可以用人来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貌;也可以用物来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等都是以闹衬静;更多的诗用物来烘托人,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便形象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 。


对比: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 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


托物言志: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在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面上是赞美石灰的坚忍品性,实际上是象征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中,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了诗人无尽的惜别和思念之情 。


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


虚实结合: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中心更加鲜明 。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卧病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


赏析诗歌的字词

提问形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某联或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品味诗中某字,并加以分析 。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 。


3、指出其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


答题模式


某字在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有疑问,可以后台私信林老师,随时欢迎!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初中语文:资深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