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里有和珅与大臣饮酒作诗的地方是弯曲的小河叫什么

这个地方叫“沁秋亭”,又称“水寿亭”、“流杯亭” 。
“沁秋亭”在恭王府安善堂东面,亭内地面上的10厘米宽的弯曲凹槽作为流水渠道,亭后假山中老井里的水潺潺流下,注入水槽,形成“曲水”的形态 。流水从亭子南面进入,经过亭中地面弯曲的水道,在亭子北边流出,从暗道流入蝠池 。每逢初春、盛夏、深秋,和珅常邀约朋友来这里聚会,过生日时就在这里款待同僚 。席间,在亭子地面水渠的水口放一个酒杯,酒杯在凹槽里随水漂动,杯子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做诗,或者喝酒 。流水出口的位置坐北朝南,是主位,主人和珅就坐在这里 。和珅过生日的时候,前来拜寿的都是朝中的官员和富商,当杯子在谁的面前停下,客人就把提前备好的礼单放在杯子里,最后杯子漂到和珅面前,和珅就坐在那儿坐收财礼了 。亭子地面这条弯弯曲曲的流水的凹槽,从北向南看,是一个“寿”字,从东向西看,又是草书的“水”字,是和珅根据象形文字设计的 。因此,此亭又被称为“水寿亭”、“流杯亭” 。
恭王府里有和珅与大臣饮酒作诗的地方是弯曲的小河叫什么

古代王府形容句子恭王府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 。在这条街巷之中,坐落着一座王府,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亲王府 。恭亲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 。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 。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 。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
花园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尤如漫步在山水之间 。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 。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 。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 。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 。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 。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 。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 。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 。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 。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 。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
由于恭王府府邸和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昔日有碧水潆洄并流经园内,因此,一 向被传为《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 。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 。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 。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磷,是为庆王府 。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沂,是为恭王府 。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