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里有和珅与大臣饮酒作诗的地方是弯曲的小河叫什么( 四 )


6、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漫游北京,触摸那些厚重的历史景观,沧海桑田,神交古人 。
7、故宫就象天堂似的,金碧辉煌 。一进午门,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便映入眼帘,特别雄伟,透过大门,一排排又粗又高的红柱出现在我面前,六根盘有金龙的柱子围在龙椅四周,上面挂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是皇上处理朝政的地方,后面的中和殿、保和殿也很漂亮 。
8、北京形胜甲天下……诚万古帝王之都,真想去北京作文 。作为泱泱大国之都,北京的美,先在于她的大气;雄伟的紫禁城、宏大的天安门广场显现出
她的庄重威严;颐和园、故宫、天坛有着皇家的雍容华贵 。
北京恭王府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吗好多人都说:北京恭王府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荣国府,而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就是“大观园” 。
有些红学家也多方论证,推波助澜,使这座清末后渐渐颓败了的王府,日益受到世人的嘱目 。那么萃锦园是不是“大观园”呢?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恭王府的历史吧 。
恭王府原是清代乾隆时期大学士和坤的私第,始建于1776—1785年间 。嘉庆四年(1799)和珅获罪被抄家后,此府成为乾隆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的王府,咸丰二年(1852)改赐道光第六子奕祈为府 。此间,此府多次修缮,但整体保持乾隆后期和珅建第时的形象 。同治年间,重修时又曾有意仿效《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改建了花园,给恭王府涂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1937年,恭王府园归了北京辅仁大学 。
恭王府分“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亭台楼阁,浑然一体,总面积达 5.7公顷(约合五万七千多平方米) 。花园名萃锦园,紧靠在府邸北部 。它占地极广,略呈长方形 。园中有“嘉乐堂”、“多福轩”、“葆光室”、“天香庭院”、“锡晋斋”、“庆宜堂”、“遮月台”、“曲径通幽”、“秘云”、“绿天小隐”、“养云精舍”、“蝠(福)厅”、“吟香醉月”、“沁秋亭”、“曲水流觞”、“凌倒景”、“观鱼台”、“萟蔬圃”、“滴翠岩”、“浣云居”、“倚松屏”、“雨香岑”等等;因实在太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和说明了 。可以说,《红楼梦》中“大观园”所有的厅、台、楼、阁、园尽在其中 。的确是一座规模大,布局精,很有气势,不可多见的花园 。所以恭王府及其花园,曾经长期被人认为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大观园”的环境素材,是有一定道理的 。
虽然“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齐备,但它毕竟只是伟大作家曹雪芹的胸中丘壑,笔底下的艺术创造 。如果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这样一座园杯建筑的实物, 似乎不太可能 。那么,为什么人们都觉得恭王府及其花园就是荣国府“大观园”呢?
余以为,恭王府及其花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后期,到了同治年间就归恭王府奕了 。从清代乾隆到同治的一百来年间,《红楼梦》这部小说已是“久为名公巨卿赏鉴……抄录传阅”。而且“士夫几家有《红楼梦》一书”。身为名公巨卿的奕同样也非常喜欢《红楼梦》, 家里银子又多, 便按照《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境作了设计 。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诗张伯驹先生曾指岀,这个园林叫“萃锦园”是民国以后,是奕的孙子、画家溥心畲(本人曾撰文“南张北溥” 闲说溥心畲)命名的 。奕的次子载滢在他的《云林书屋诗集》中就详尽地介绍许多类似“大观园”中的题景和描写,如曲径通幽、渡鹤桥、沁秋亭、诗画舫等,都有脱胎于“大观园”的明显痕迹,而且至今仍见原貌 。其中“渡鹤桥”一景即是史湘云、林黛玉联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诗句的再现,而“凌倒景”所见又似乎是四面临水的“藕香榭”的写照 。
如此说来,北京恭王府并不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荣国府,而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也不是“大观园” 。而《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和府中“大观园” 应是曹雪芹先生根据北京各大王府和各大公园中的景物综合出来的 。
当然,这些都是本人根据一些史料闲说而已 。不足之处,敬请红学家们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