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全集( 二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此诗是杜甫有名的“三吏”之一 。诗写官府差役深夜在石壕村捉人应役的情况,表现了战乱时代人民的悲惨遭遇 。诗人纯用纪实手法,如实地描绘官吏的乘夜捉人情景 。前四句叙述征役驱迫之苦 。次八句备述老妇申诉之词,从“三男”的情况已见从役之惨 。再次八句写老妇被迫应征,足见官吏之凶 。最后归结到“独与老翁别” 。诗虽只叙事,不着抒情和议论,但诗人的批判态度却十分显明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三月,诗人此时正陷贼居长安 。诗中抒发了优乱伤春的感情 。全诗围绕一“望”字展开,由景及情,寓情于景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 。面对长安的残破荒芜、人事全非,不禁伤心泪下 。后四句写春望之情 。战乱不断,家书隔绝,思乡益深 。发白更短,正是忧乱思家所致 。此诗沉郁悲凉,情景浑然一体 。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 。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 。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 。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 。“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 。“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 。“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 。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 。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 。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唐诗品汇》卷八十四引)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全诗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春夜的雨景,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诗人紧扣一“喜”字作文章,处处都在写“喜” 。首联把春雨写成有情之物,它在该来的时候就来了,一可喜也 。颔联写春雨悄悄地滋润万物,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二可喜也 。颈联写雨中涂景,野径云黑,渔火闪烁,好迷人的景色,这样的好雨定会下个通宵吧!三可喜也 。尾联写想象雨后的情景 。经过一夜春雨滋润的锦官城定是百花盛开、春意更浓,此四可喜也 。浦起龙说此诗“喜”意都从罅(xià)缝里迸透”,正道出了此诗的特点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的杜甫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惊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通篇表现一“喜”字 。诗人时而喜极而涕泪沾裳,时而狂喜而放歌纵酒 。“愁何在”,喜归家有日,不必再愁 。“漫卷诗书”,喜可随手收拾书卷,回归故乡 。喜悦的感惰真是一浪高过一浪 。特别是尾联以一流水对,一口气说出回乡所要经过的路程,把喜悦之情推向了顶点 。故浦起龙说此诗“八句诗,其疾如飞 。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 。并称它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 。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
已诉征求贫到同,正思戎马泪沾巾 。
杜甫从瀼西迁居东屯后,把瀼西的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 。由于周围一位无食无儿的妇人常来打枣,吴郎特意筑篱加以防范 。杜甫得知后,写了这首诗加以委婉的开导 。在这首诗中,诗人由一个贫穷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联想到整个国家的大局,以至泪流满面,可见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同时诗还告诉我们,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苦难的人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不结束,人民的生活就难以保障 。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