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庙前对联的再研究( 三 )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 。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侬情 。”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 。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万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 。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万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 。从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 。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 。
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 。直哭了七天七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万喜良的尸骨 。
长城倾倒八百里,早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 。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起来 。等孟姜女被抓起来,秦始皇一见她貌美非凡,便欲纳她为妃 。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 。”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祀 。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 。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人的妃子,休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似在为孟姜女悲叹 。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 。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齐侯吊诸其室 。”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 。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 。
“哭”的情节早在《礼记·檀弓》记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
接着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节:“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 。十日城为之崩 。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 。” 。
一些诗词也有对杞梁妻的抒情描述 。三国时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杞妻哭梁,山为之崩” 。敦煌石窟发现的隋唐乐府中有“送衣之曲”,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 。
唐代贯休的诗作《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动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这时的内容和后来的故事已经差不多了 。杞梁后来讹化成万喜良或范喜良,其妻成为孟姜女 。南宋郑樵曰:“杞梁之妻,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 。”
元代开始孟姜女的故事被搬上舞台 。
顾炎武的《日知录》中阐述了孟姜女的故事演变过程 。顾颉刚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对故事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那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 。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 。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 。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 。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 。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