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经典语句赏析( 四 )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 。《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 。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 。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 。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 。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 。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
春梦歌
警幻仙姑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
【赏析】: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 。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 。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 。《孟子》里说:“食、色,性也 。”《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 。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 。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 。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风流灵巧招人怨 。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
【赏析】: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 。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 。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 。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 。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 。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 。这就坏事了 。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 。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 。”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 。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 。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 。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 。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 。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 。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 。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 。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