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后面诗句是什么( 三 )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花影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守岁诗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儋耳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饮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695208.html
ttp://zhidao.baidu.com/link?url=WWDTreyInRqqH4kzwliSAEocbG6otOH6rlxpzROj6Go7w2PbOftxq3HSTA_pOB1KRdefPmevAEDGlaDZpySnZq能不能给小学生读过的诗谢谢
倒数的1、2、3、5首
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 。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苏轼生平】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