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定风波》赏析要每句诗的翻译赏析要细致一点急

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 。
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 。
(我虽然忧国忧民)
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
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
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我们老师说上阕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下阕表达旷达的思想,麻烦您解释一下,谢谢!
暮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入得山去 。见花团锦簇,花朵与绿水相映,让人恍惚置身桃源之中 。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隐逸生活的乐处 。既然功名不保,朝廷改革失败,那么还是与这山中的黄莺、山蝶共处 。悲欢还真是一言难尽 。此词是典型的以乐景反衬哀情 。
《定风波》赏析词牌 。定风波引,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 。六十二字,上片三平韵,错叶二仄韵,下片二平韵,错叶四仄韵 。《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有九十九字至一百零五字各体 。
苏轼——《定风波》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
况周颐《定风波》诗词赏析未闻兰因已惘然,垂杨西北有情天?水月镜花终幻迹,赢得,半生魂梦与缠绵 。
户网游丝浑是罥,被池方锦岂无缘?为有相思能驻景,消领,逢春惆怅似当年 。
这首词我以前读过,但没深究,试着解释一下:
兰因:郑文公侍妾曾梦仙女赠给其兰花,遂与郑文公结合,佛教用语中兰因也指前世之因,这里代指前世姻缘 。
垂杨西北:不知何谓,可能是代表方位 。
情天:应指情天恨海 。
赢得:赚得 。
户网游丝:窗户上被风吹破的蛛网 。
罥:网 。
被池:被子上的纹饰花边 。
方锦:被子叠起来时盖在上面的方形织锦 。
为有:只有、唯有 。
消领:不消领受 。
这首词应该是一首悼念逝去的心上人的悼亡词,或以人喻事,因为没见到词作的历史背景,所以就按悼亡词解释 。
词的大意是:还没去卜问前世的因缘心里就已经感到很惘然了,垂杨西北真的有情天恨海吗?情天恨海真的有三生石吗?(词人很想问一问下辈子还能不能和逝去的心上人再续良缘,但又怕问了万一得到否定的回答,那他心中的一丝幻想也就破灭了,表现出词人纠结细腻的感情 。)水中月镜中花终归都是幻象,我只赚得半生梦魂和佳人缠绵 。说明词人心爱的人早已逝去很久了,虽然词人经常跟她在梦中相会,但不会变成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