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定风波》赏析要每句诗的翻译赏析要细致一点急( 三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1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
暖酥消2,腻云亸3,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4,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5,只与蛮笺象管6,拘束教吟课 。
镇7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 。?2、暖酥消:脸上的油脂消散了 。?3、腻云亸:头发散乱 。4、无那:无奈 。5、鸡窗:指书窗或书房 。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 。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 。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6、蛮笺象管: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 。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7、镇:整天 。《定风波》鉴赏
柳永是北宋前、中期深受市民阶层喜爱的词人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多用新声,谐于俚俗,比较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即是他的词多写俗事,与市民阶层的生活相当接近 。但在上层社会,柳永却是被排斥的对象,先是考进士受到皇帝黜落,继而又受到宰相晏殊的奚落 。张舜民《画墁录》云:“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柳遂退 。晏殊所举的”彩线慵拈伴伊坐句,即出自这首《定风波》 。这是当时一般人所认识的柳词的风格 。这首词以女性的口吻来写,属代言体 。但与温庭筠词中仅把女子孤立起来,作为一个美的形象和艺术图画不同,柳永写的是现实生活中沉沦于社会底层的歌妓舞女 。先从她情绪低落写起 。继而写她并没有沉溺于悲哀怨艾之中,她对“薄情”是无奈的,但“恨”却是自己的权利 。这样写,就使人物显得很真实 。下阕铺叙,类似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将女子的悔恨和希望一一写出 。"向鸡窗"六句勾画了思妇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平凡而不失情趣,以此凸现了女子纯洁无瑕的爱情追求 。然而在男子们奔竞于仕途的社会里,这种极平常的愿望也变得遥不可及了 。词中展示的,既是一个女性的个别境遇,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定风波》-经典词作四《定风波》【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宋·苏轼】http://www.gushice.com/view_405.html王定国1
歌儿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住京师 。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2 。
常羡人间琢玉郎3,天应乞与点酥娘4 。
自作清歌传皓齿5,风起,云飞炎海变清凉6 。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注释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 。”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 。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 。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
求《定风波》的诗歌鉴赏定风波 苏轼
原文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 。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鉴赏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