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月的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35511.html?fr=qrl3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 。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 。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 。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 。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 。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 。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