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咏月的诗句( 五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杜甫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兴衰、人民的安危,他写过许多不同情态下的不眠之夜,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关怀民生的壮阔情怀 。那翻腾在波浪中的一片孤月,在鹳鹤争飞、豺狼争食的混战中,更显得凄寒,与末二句在不眠之际,诗人忧思重重,却又无力回转乾坤的悲怆之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也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写照 。
 如上述反映凄凉边塞的诗篇还有很多,“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遣怀》)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乡思亲情深意切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月夜》和《月夜忆舍弟》 。自古以来,月亮是最基本的母性情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诚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杜甫《月夜》)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家室安置在鄜州,八月太子在灵武即位,消息传来,杜甫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 。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 。在一个秋天的月夜里,杜甫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 。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 。诚如明代诗评家王嗣奭所言“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 。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朦胧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绵长的深情、时空的转移和卓越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诗成为杜甫五律中最杰出的代表,也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年以来望月怀人的典范 。
杜甫不仅对妻儿思念情切,对自己的弟妹也关爱倍至 。动荡的时局,艰难的生活,更加激起他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月夜忆舍弟》)

同在战乱威胁之下,杜甫牵系诸弟,在白露节之夜的月光之下与孤雁声中写了以上诗句 。天下本是同一轮明月,但因时、地、心情的不同,月明程度也有差异,兄弟离散的孤寂使秦州月自然无法比拟手足相聚的温暖的故乡月,露与月的夜景中蕴蓄着无限深情 。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处在国破家亡遭遇中的痛苦之情,表达了他与诸弟深挚纯洁的友情,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此外,杜甫还有一些怀念友人的咏月名句名篇,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表达诗人对老友李白的前途、生死的关切,念念不忘的深情 。
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怀才不遇悲情绵绵

杜甫一生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条件下,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人格理想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远大抱负 。尽管他长期受到压抑而无法施展,但他时时不忘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旅夜抒怀》)

在一个凄清的月夜,诗人孤独一人,面对茫茫皓月,俯视滔滔江水,思绪难以平静:此时,诗人已又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所以他才会说“官应老病休”,其实也是在讽刺,在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气 。自己就象一只孤独的沙鸥一样,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局中漂泊、无助,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这种思想在《江汉》一诗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