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晓窗》的诗词翻译与赏析( 三 )


【魏源《晓窗》的诗词翻译与赏析】

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 。原文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这首诗的译文为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
《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4、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这句诗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原文为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这段诗的译文为“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 。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广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称之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夺利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的责任 。
《日知录·正始》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 。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 。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5、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
这句诗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原文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