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怎么训练古诗词鉴赏( 二 )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①突出师德要求
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③强调实践能力
④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发展要求)
6.8月18日,网友“林听海安”在西祠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请记住暴风雨中的那张绽放的笑脸!》的帖子,这就是17日苏州街头出现的感人一幕 。照片里天色灰暗,正下着瓢泼大雨,一位靠滑板行走的残疾大爷,一只手拿着行乞用的搪瓷杯,一只脚艰难地向前移动 。他的旁边一位穿着白衬衫的瘦弱女孩正在为他撑伞,为了不让大爷被雨淋着,女孩将伞都偏向了大爷一侧,自己的半边身子却露在伞外,被雨淋湿了 。尽管浸透雨水的衬衣贴在背上,她还是坚持以这样的姿势和大爷一起向前行走 。
请根据帖子的内容,写一篇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6分)

【参考答案】
苏州女孩成为点亮人们心灵的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启迪和力量,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温暖,让我们的心灵深受震撼 。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高三怎么训练古诗词鉴赏】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⑴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南归雁篱边菊水中莲
⑵请结合诗句,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 。(3分)
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
②借景抒情,“残星几点”“长笛一声”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大雁南归表达诗人思乡情怀 。
③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
⑶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用典 。
抒发了羁旅思归(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 。
三、名句名篇默写 。(8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⑴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⑵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⑶,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⑸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苏轼《赤壁赋》)
⑹,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⑺,水利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参考答案:
⑴官盛则近谀
⑵辩乎荣辱之境
⑶艰难苦恨繁霜鬓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⑸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⑹君子固穷
⑺上善若水
四、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①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 。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
②井的出现使我对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 。间接地通过井绳,与深井接触 。平静的水面,随着邻里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地荡漾波光 。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能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浇灌、木桶击水或者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 。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日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人特意花费心机护理 。轻松地享用,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牵挂——人的本性通常如此,譬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往往得到满足;而斯文缄默者总是被人淡忘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贬低的口吻里,分明涉及了井的固有状态,它狭窄如眼,缺乏宏大的格局和开阔的气派 。只有与古井为邻的人才知道,古井的周围远比其他地方翠绿和润泽,有一缕草浆汁水的生生气息在井栏边无声漾开 。没有人去井的来源,对于清亮照人的水和井内黑暗下去的视线,即便不联想纷起,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贪欲——共同拥有,人们的心态都平静得如同井内的水 。
③时日在井底下流逝 。当年的锋棱锐利已经成为钝拙,曾经崭新的色泽变得泛黄,一些黧黑的苔藓,星星点点地附在井壁上,让人一眼望去发出井已老矣的感叹 。冬温夏凉,井水在浑然无声的节候里默契转换 。这样的井是苍天幽深的眼神,水汪汪地参透一切天机世相 。
④不能如愿的井让人难堪 。当初那位手执罗盘看风水的人已经走远,掘到底才知道——问题来了 。有的井水量涓滴;有的则过于充沛,溢出不止;还有的不可食用 。一眼井让人失望了,必然果断填埋 。掘出来的土才见到阳光,又匆匆返回潮湿的地下,堆挤压实 。这时主人庆幸的是,好似一个出了瓶子的魔鬼,又被计谋引回——一个生命在瞬间夭折 。这样一来,直到现在仍然使用的井,它的生命质量令我们感佩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