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王之涣诗配画( 三 )


名楼赛诗
尽管鹳雀楼上面题有王之焕的千古绝句,但后来的诗人总是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与王之焕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
畅当是河东才子,曾应征从军,后来中了进士,终为果州刺史,颇富诗名 。其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见畅当《登鹳雀楼》)
耿潍,字洪源,是唐代河东(今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其诗曰:“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耿潍《登鹳雀楼》)
司马札是晚唐诗人,其诗曰:“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司马札《登河中鹳雀楼》) 。晚唐,政治上宦官专权,藩缜割据,朋党内讧,裙带成风 。很多有才华的诗人沦为江湖游子,司马札就是其中的一个,同样是落魄文人,面对暮气沉沉的时局,晚唐诗人们早没有了盛唐诗人的豪气和浪漫,自然而然,在他们的眼中,鹳雀楼不再是当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胜境,而变成了一处烟云笼罩、阴影重重、夕阳日短、草木萧条的伤心之地 。
名诗传千载,黄河万古流 。位于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承载了太多的诗歌传统 。
旧址新建
鹳雀楼始建于公元557-57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为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 。数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只能望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空留遗憾 。2001年7月,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 。新楼于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使慕名而来的游人得以重新体味古人的登临之感 。
古诗今用
《登鹳雀楼》这首诗几次出现在当今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
1995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就曾朗诵过歌德的《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 。
2006年4月,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访问美国前夕,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引用了两句诗句表达对两国关系的期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08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送给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的礼物,即绢刻有《登鹳雀楼》这首诗作 。
200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永济考察,专门登上鹳雀楼登高望远 。一年后,他在日本访问时曾挥毫留下《登鹳雀楼》诗作墨宝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在倾听了两位埃及男青年用中文吟诵《登鹳雀楼》后,温总理解释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鼓励人们要有宽阔的视野、高远的志向,不断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标 。我们发展中埃关系,也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加强两国的战略合作 。”
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时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朴槿惠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和一件陶艺作品,其中书法作品的内容是唐诗《登鹳雀楼》 。青瓦台方面表示,中方通过《登鹳雀楼》的诗句表现了过去20年韩中关系的发展仿佛“白日”垂直运行的轨道和横穿旷野的江河一般,壮观而充满活力,今后希望两国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境将韩中关系推上新的台阶 。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 。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 。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 。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 。
登鹳雀楼古诗配画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登鹳雀楼王之涣诗配画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
赏析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
登罐雀楼带拼音全诗《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zuò zhě:wánɡ zhī huàn
作者: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ɡènɡs hànɡ yì cénɡ ló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