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一词( 二 )


动人的舞姿,
一直缭绕着我的心 。
五月的香格里拉,
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 。
山脚下,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蓝的、白的、绿的,
汇成一片花的海洋 。
这罕见的花世界,
深深地迷住了她,
一位被藏族导游称为美丽的“多玛” 。
此时,她在旅游车上早已坐立不稳了,
多么想立即飞过去,
用自己那阔广的胸膛拥抱,
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
香格里拉的来由来源自藏语中的中甸方言 。1933年被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引用于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后顿时中外沸扬,世人向往.小说描写了这样的内容:由于巴司库(虚构的地名)的一场暴乱,驻当地的英国领事康韦,副领事马里森,传教士布琳克洛小姐和美国人巴德纳4人乘坐一架小型飞机离开时,飞机没按原订路线飞行,却转向了东方 。在10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由于没有了油,飞机在迫降时,飞行员受到了意外的撞击,已奄奄一息 。精通汉语的康韦只从飞行员嘴里得知这里是中国藏区的某个地方,叫香格里拉,附近有一座喇嘛寺院 。之后,飞行员就死了 。正当他们不知如何摆脱厄运时,阳光下走来了一对东方僧人,由精通英语的老人张先生带他们到了山上的寺院 。康韦发现:统治香格里拉的高僧竟是17世纪初从欧洲来的传教士;一位看上去是东方少女的罗珍已有90多岁了 。在整个香格里拉,信仰和平共存,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 。特殊的环境和草药可使人青春长驻,寿命延长 。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事情,而不用当心时间不够用 。丰富的金矿开采容易,可从外界交换一切用品,生活无忧 。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中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喇嘛高僧在与康韦经过几次禅宗式的长谈后,决定将香格里拉的衣钵传给康韦,但最后康韦没有能够经受住马里森的诱惑,一起逃出了香格里拉 。等他幡然醒悟后,又踏上寻找香格里拉的漫漫旅途 。书中最后问到“您认为康韦最终能找到香格里拉吗?”小说发表后,人们纷纷踏上了寻找香格里拉的旅程 。有人说在印度,在尼泊尔,西藏,四川,云南中甸,丽江……1997年,云南省在中甸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中甸 。从人文景观,地理风貌,甚至于香格里拉一词的发音(注:英语shangri-la译为:世外桃源,只有在中甸的藏语中才有它的准确发音,意为“心中的日月”)等都与小说中有惊人的相似 。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能同时看到壮丽的峡谷、巍峨的雪山、纯净的湖泊、广阔的草甸、艳丽的花海、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那就是香格里拉――迪庆 。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地名的归属终于尘埃落定 。
"香格里拉"象征什么意义?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
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 。"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
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
” 。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 。后业,"
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 。
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00——1954年)于1933年写成小
说《失去的地平线》一书 。书中描写了中国藏区一个香格里拉的地方 。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60年前,几个英国人因为一次意外而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显然这里是藏区,四面雪山环绕,大峡谷的谷底有金矿
,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受到了极好的接待,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
了意义,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知
道在这里时间确实失去了意义,这里的人们惊人的长寿,在这里多种宗教并存
,在一个喇嘛寺院中,他们见到了当地的精神领袖——一个活佛,在活佛的影
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被东方文化所折服,他们觉得世界已向他们展开了令人
惊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
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
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居民,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有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