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在辛弃疾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六 )


正是因为辛弃疾不仅是一个有性情有理想的诗人 , 他同时还是一位在实践方面可以建立功业的、有谋略、有度量、有识见、有手段 , 而且有权变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 。只是由于他在建功立业方面的理想全部落空 , 在失志之余 , 遂将平生抱负与理想全部寄入词的写作 , 而且还将其平生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也都用在了词的写作之中 。而值得让人欣赏的是 , 辛词虽然一方面以英雄豪杰的胆识与理念突破了词的题材、内容以及意境的传统 , 另一方面还以其英雄豪杰的胆识与手段突破了词的写作艺术的传统 , 可是就词之本质而言 , 却仍能保有词的曲折含蕴的一种特美 。这种相反而又相成的现象 , 既是辛词最大的特色 , 也是辛词所完成的最难以逾越的过人的成就 。正所谓“文士风流 , 英雄本色” 。
对于辛词之英雄豪杰的意志与理念 , 具体体现在辛弃疾的文章、奏疏、诗词、以及和朋友往来的书信中 , 然而最能体现辛弃疾思想感情的却是他的词作 。辛弃疾的词作明显的分为几种类型和几个阶段 , 我们结合辛词 , 分别加以介绍 。(因此我们现在对其英雄豪杰式的艺术手段便也将略加介绍 。)
交游酬祚之作 , 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占不少的分量 。辛弃疾南归之后 , 当时的皇帝宋高宗给他个江阴监判的小官位 , 从此辛弃疾进入载浮载沉的官场 , 对于辛弃疾来说 , 当时的心情肯定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 , 借助于朝廷的力量 , 恢复中原才能有所指望 。一方面 , 朝廷解散了南归的义军 , 又只给了这么小的官职 , 恐怕对所谓“归正人”的首领的辛弃疾还是存有防范之心的 。敏感的诗人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但是毕竟 , 朝廷还是抱着欢迎的态度迎接了这位传奇式的英雄 , 并且委派了他还算说得过去的职位 。尽管这个职位距离北伐的要求差的远 。所幸的是 , 辛弃疾这个时候才二十四岁 , 雄姿英发的词人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待 。踏上仕途的辛弃疾 , 时刻没有忘记北伐的宏图大志 。可是让他失望的是 , 无能无耻的南宋小朝廷 , 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愿望 。苟且偷安而已 。朝廷的上上下下 , 弥漫着消极失败的言论 。为了打破这种无耻的论调 , 辛弃疾可谓不遗余力 。他不惮于自己位卑职小 , 愤然上书《美芹十论》 , 对各种怯敌卖国的投降言论作了彻底的抨击 , 同时提出了完备的政治军事战略 。这部所谓“万字平戎策” , 是一部天才的军事、政治著作 , 它所蕴含的战略思想甚至被毛泽东所借鉴 。其中所提到的战略原则和方法 , 奇正相生 , 深得朴素的军事辩证法之契要 。此书一经流传 , 即使辛弃疾名重一时 。更为后人惊叹的是 , 辛弃疾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 , 几十年后都成了现实 。而不可一世的词人却没能参与改造历史 , 扭转可悲的局势 , 这是何等的悲剧!辛弃疾在以上书抗争的同时 , 也积极展开政治活动 , 广阔交游 , 以图让更多的官员理解自己的主张 , 从而坚定朝廷抗金的决心 , 影响朝廷的决策 。
具体体现在这方面的词作如: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千里渥洼种 , 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 , 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 , 等待江山都老 , 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 , 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 , 歌弄玉 , 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 , 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 , 要挽银河仙浪 , 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 , 云里认飞车 。这首词 , 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九月 , 为赵介庵祝寿的筵席间 。但不是一首单纯的祝寿词 。在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力图报国、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 。宋孝宗乾道四年 , 辛弃疾已南归六个年头 , 时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 。他胸怀统一祖国的壮志 , 却无机会施展才能 。李白失遇时 , 写过《上韩荆州书》说:“一登龙门 , 便声价十倍 。”大人物们的举荐十分重要 。大诗人杜甫也有过“朝叩富儿门 , 暮随肥马尘”的辛酸遭遇 。当时驻建康的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赵介庵 , 是当朝皇上的宗室 , 是接近皇帝的人物 , 很有势力和名望 。辛弃疾想得到他的举荐 , 好施展自己的才华 。赵做生日的时候 , 作者应邀参加寿筵 , 即席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赞颂赵介庵 , 下片陈述自己的报国宏旨 。礼下于人 , 必有所求 。雄心壮志受到压抑的辛弃疾 , 欲求得人家举荐的心情 , 不言自明 。辛弃疾向这位有权有势接近皇帝的大人物赵介庵 , 把自己的志愿提出来 , 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保举自己 。这是作者所神往的壮丽事业 , 也是这首词的真正的意旨所在! 这首词 , 真切地表达了乾道初年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一个爱国志士 , 雄心勃勃要报效国家 , 却不为世所用 , 内心实在是痛苦的 。在寿筵席上 , 作者对赵介庵寄托了极大的希望 , 赞扬他才华出众 , 期望他把无边的春色带给人民 。这无边春色 , 就是抗金胜利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西北洗胡沙”的思想 , 在这首曲子词里是锋芒独见的 。这是其他文人墨客逢场作戏写的那些一味颂扬的祝寿词 , 所不能比拟的 。他用神采飞驰的笔触 , 表现了自己豪迈的心情 , 情绪是乐观的 , 笔调是高昂而委婉的 , 也说明当时的辛弃疾对朝廷还是抱有幻想的 。大体上可以代表他早期的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