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精神在辛弃疾词中是怎样表现的( 七 )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 , 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 , 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 。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 , 跳鱼直上 , 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 , 万里长鲸吞吐 , 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 , 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 , 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 。漫教得陶朱 , 五湖西子 , 一舸弄烟雨 。
淳熙元年(1174)春 , 叶衡(字梦钖) , 被任命为右丞相 , 辛弃疾也因叶衡的推荐 , 当了仓部郎官 。这一年的秋天 , 他在钱塘江观潮 , 写了这首词赠给叶衡 。
仅看上片 , 词的意境已经够开阔了 , 但稼轩不仅是伟大的词人 , 而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因此 , 本词的艺术境界也远不止此 , 面对“万里长鲸吞吐”般浩大的潮水 , 词人思绪万千 , 他想起后梁钱武肃王命令数百名弓弩手用箭射潮头 , 企图阻止潮水前进 , 情同玩笑 , 所以说“人间儿戏千弩” , 其结果便是“滔天力倦知何事 , 白马素车东去 。”吴王不采纳伍子胥的意见 , 而且赐他“属镂”剑自杀 , 当然是遗恨千古 。辛弃疾在这里实际上是以伍子胥自喻 , 他想到自己光复中原的建议不被朝廷采纳 , 而且由此引来了恶意的攻击 , 受到贬谪 , 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 , 所以下句说“功名自误” 。
“漫教得陶朱 , 五湖西子 , 一舸弄烟雨 。”说的是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建议亡国以后的事 。辛弃疾忆起历史上吴、越之争 , 联想到眼前国家前途命运不堪设想 , 所以结尾意境极沉郁 , 与本词开头的雄大气魄对应来看 , 就可以看他无时无地不在惦念国事 , 观潮 , 看“吴儿”戏水 , 本来兴高采烈 , 但触景伤情 , 他仍然无法摆脱惆怅、郁闷 。
本词或写景 , 或用典 , 无不生动自然 。由观潮想到令人痛心的历史往事 , 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命运 , 词人时时刻刻想着国家 , 他的爱国思想也就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表达出来 。
这时的辛弃疾 , 混迹官场多年 , 对南宋小朝廷的现状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一方面还以自己的才能自负“吴儿不怕蛟龙怒 , 风波平步 。”一方面已经对朝廷表示了相当的不满和失望 。“漫教得陶朱 , 五湖西子 , 一舸弄烟雨 。”表示了归隐的心绪 。
辛弃疾的后半生 , 在词作中多次以屈原自拟 , 这既有自信、自励且不无自负的一面 , 恐怕也具有透视时局与个人前途 , 预见到难免与屈原相同的理想落空的最终结局这悲怆的一面 。尽管如此 , 只要一遇机会 , 他总是尽全部聪明才智 , 投入最大精力毅力 , 从事振兴和恢复国家的事业 。知其不可而尽全力为之 , 并同时用词吟唱其生命的悲剧 , 吟唱精卫填海的孤哀 。如:“秋菊堪餐 , 春兰可佩 , 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 , 怕君恩未许 , 此意徘徊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 ,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 , 天涯芳草迷归路 ,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 画檐蛛网 , 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 ,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 君不见 , 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 ,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即将辞官归隐时期 , 委婉曲折 , 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 , 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 它表面看来 , 是作者在伤春吊古 , 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 , 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笔法前片全用比兴 , 后片化用典故 。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 , 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 。委曲读来 , 意思层层深入 , 摧人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