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二 )


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丽描画地鲜活灵动,使人几乎有耳闻目睹之感,而这些比喻也因此被后世不断沿用,成为描写女子美丽的习语 。其他如用癞蛤蟆比喻荒淫好色的卫庄公(《新台》)、用美丽的蕣华比喻女子的容颜(《有女同车》)等,也同样贴切逼真 。
《国风》民歌中还经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具象化,像下面这样的句子: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邶风·柏舟》
未见君子,惄如朝饥 。《周南·汝坟》)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卫风·淇奥》)
彼其之子,美如英 。……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这些新颖活泼的比喻,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
回环复沓的章法 《诗经》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组成,每章之间常常只更换一两个字,例如《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这首诗三章之间只变换了六个字,其他的语言全都一样 。这就是回环复沓的结构形式 。这种形式是民歌中独有的 。民歌大多是即兴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 。而《诗经》民歌的语言是洗练的,往往寥寥几句就能表明主题
诗经蒹葭有运用赋比兴手法吗哪些句子首先说下比兴.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设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诗经》中的民歌运用赋、比、兴手法,形象鲜明生动,使鸟兽草木的神态色采、天地山川的万千景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无不活生生地表达出来.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特别是比兴手法,已成为我国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准则,对后代的诗歌发展,影响很大.
赋就是排比,其中的几个蒹葭.就是
比就是比喻,其中的所谓伊人在.
兴就是夸张,其中的什么从之就是
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并各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
比:类比,比喻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
【举例】
赋:
例1.《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
例2.《无衣》,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比:
例1.《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例2.《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
例1.《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译文:
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 。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
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 。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
风雨连连天昏蒙,鸡儿报晓鸣不停 。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例2.《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一个貌似忠厚老实的男子,假借“贸丝”的名义来到心仪的女子家中求爱,单纯的女子被他的甜言蜜语骗住了,不但喜欢上了他,还不辞劳苦,远送他“涉淇”,情意缠绵地请他不要着急生气,约他秋天前来订婚迎娶 。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扩展资料
1.诗经的历史价值
《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