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 三 )



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把一些与本能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感官反应,经过艺术符号的转化,从实用中解放出来,它们作为想象的材料 。有了这些材料,有了鉴赏对象的制约,读者的想象也不至于无边无际,而是一种有所依傍的想象,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生新的信息 。

对于诗歌鉴赏而言,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诗歌鉴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所不同的是,教师往往先于学生读到这首诗 。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是满堂灌或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 。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释放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 。那么,教师的诗情从何而来?教师就要动用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多读好诗,诗歌常读常新,唯有教师把诗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动学生 。
小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一、反复诵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达到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要使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由读正确、读通顺到读流利,由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到读得情意浓浓、浮想联翩 。意象的感知与体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学生的自读自悟,不光要让学生边看词语的注释边轻声读读,还要边想想诗词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读懂多少,难点在哪里 。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 。
二、感受作者写作的背景
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反复诵读的同时,老师要适时讲讲作者写作的心情或时代背景,如《江雪》这首诗写于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间,意境苍凉,语气冷峻,表现自己的孤高和不屈 。《登高》要让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七绝,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只当一般描写三峡风景的诗来理解,就不易领会诗中舟轻水急,轻捷欢快的节奏和由此传达出的诗人无限喜悦、急切的心情 。
三、抓“诗眼”
古诗词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的场景,里面充盈着多少说不清道不完的意蕴!欣赏古诗词词语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想象画面与体味含义统一起来 。一首词值得欣赏的词语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选择,不可字字求解 。如何选择重点欣赏的词语呢?宜在学生想象全诗的画面以后,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抓住“忆”字,让学生说出诗人“忆”什么,本诗主要写什么,并请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与“忆”有关的字来 。这样还可以联系到诗中的“思”字和“知”字,从而感悟诗人思乡之情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使全诗的境界全出,因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研磨,可让学生领悟到诗人用字之妙和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
总之,古诗词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培养目标,培养小学生初步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既不能单纯直译背诵诗意,也不能人为的拔高对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要求 。
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章 来源莲山课件汪红英古诗文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别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我认为必须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探求规律选好突破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习惯和方法,对此,我总结出了“读、品、联、析”四字鉴赏法 。“读”,即通过读诗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通读形成一个初步的感觉认知,粗读中要求读准字音,生字查字典,生词查词典,提出学生注意多音字多义字,并能“因境意义” “因义定音”,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要结合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材料,分析概括主旨,例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到时,先是结合背和词人的生活现实,初步理解,然后范读,齐读,指名读,边读边正音,读出节奏,再让学生结合初步理解进行讨论分析,感知作者在问中抒发的浓浓的思念家人的感情,“品”即抓重点问,品味语言如我在导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为了引导学生抓准重点词语品味语音的艺术性,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读后,你认为诗中描写茅屋被大风“摧残”的诗句是哪些?风大重点体现哪几个词上》“卷”改为“吹”好不好?课中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引导学生点评,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学生品味出了“卷”字体现风特别大,对应上文的“怒号”而“吹”则不所形容出“风”的特大与上文也不照应,通过品味照词句,同学们对诗的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有助理于同学们在时的写作时对用词的注意 。“联”,即展开联想,体察意境,理解领会,诗文所创设的意境,必须调动大脑已储存的原有知识并联学阅读材料的语境,主题等筛选“情节”复述物景;如在教《石壕吏》时,让学生联想,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身的体会,想象“老翁逾墙走”的场景,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是“跳过去的”有的说:“老翁有轻功” 。纵身一跃便走了,还有的说:“老翁搬来一把椅子,然后登上梯子,这样爬过墙的”等等,答案各异,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析”即分析手法,概括特色,在领会诗文意境的基础上,注意指导学生从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物象运用等角度分析诗文的表现手法,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子时,让学生抓住“枯藤,老树,古道,西风,瘦马”等物象进行品析,理解匠心独运的描写,创设了想象 。萧条秋景的空间,点染游子的天涯思乡之情,作者的借景抒情之意跃然纸上 。几年来,我运用“读、品、联、析”四字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古诗文阅读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效果不错四字鉴赏法,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容易为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鉴赏法,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容易让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鉴赏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有效方法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