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吟诵概况( 七 )


闽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闽方言的次方言,流行于我国的闽南、台湾以及广东、浙江、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及东南亚、日本冲绳等海外闽南华侨居住区 。据统计,全世界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达6700万,海外有18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占华侨华人总人口的60% 。闽方言来源于古代的吴越方言,由于闽南地处我国东南边缘,山川阻隔,交通闭塞,远离政治中心,历史上中州的动荡和外族入侵,对闽南的影响较小 。因此,闽南方言保留了许多上古汉语的特征 。闽南语韵书《十五音》,作为研究地方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载体,已越来越引起海峡两岸学术机构的关注与重视 。
《十五音》是闽南方言韵书的统称,这是由于闽南方言声母字节十五个个的缘故 。“十五音”是属于古老的声母系统,它的注音使用“反切”,“反切”是产生拼音字母以前汉字注音方法,是用两个汉字拼切一个字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 。有的《十五音》还分有“文读”和“白读”,“文读”是读书音,“白读”是口语音 。清末民初,漳州地区的师塾教学,以及人们用方言吟诵诗词都要以“文读”作为正音 。《十五音》作为识字辨音工具书,简便易学,非常实用,因而在使用闽南语的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代广泛流通使用 。
至今发现最早的闽南方言韵书是清嘉庆五年(1800年)黄瞻二所序,其侄黄谦所编的《汇音妙悟》 。漳州地区的收藏者手中有几种不同时间和不同版本的《十五音》韵书,今就几种主要版本介绍如下:
一、《增补汇音妙悟》,(图1)清嘉庆五年(1800年)初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刊 。书首有“桐城(泉州)黄澹川鉴定,厦门廿四崎脚会文书社石印”,全书一册,开本高20.5厘米,宽13.5cm 。此书为泉州音,泉州图书馆有藏,被列为古籍善本 。
二、《增补十五音》,(图2)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初版,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刊,壶麓主人题序 。泉(州)厦(门)音,韵母三十字 。此版本黑字印刷,没有套色,开本为高15.5厘米,宽10厘米,全书共六册 。
三、《雅俗通十五音》,(图3)漳州颜锦华刻版,谢秀岚编辑,清同治八年(1869年)印行,采用红、黑字套色印刷 。正文题名“汇集雅俗通十五音” 。韵母五十字,漳州音,全书八册,开本高16.5厘米,宽11.5厘米 。据悉,此版本屡经修定,错误较少,流通最广 。
四、此外,不久前据新华社报道,漳州发现有手抄本闽南语韵书《击掌知音》 。“击掌”、“拍掌”是古代练习拼读字音的一种游戏,有的闽南语韵书用《击掌知音》、《拍掌知音》作为书名 。
由于从民国时期就开始规范和推行使用国语,新中国成立后也在全国推广普通话 。作为地方语言韵书的《十五音》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能流传至今的《十五音》韵书已是凤毛麟角,各种不同版本的《十五音》韵书,成为语音研究机构及收藏爱好者搜求的珍本 。

【吟诵的吟诵概况】

现在没有出版社出版,也许只能在旧书市场有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