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毛泽东的诗词带翻译的要翻译成现代汉语急啊( 三 )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 。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 。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 。他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 。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B]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 。[/B]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 。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 。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 。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 。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 。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 。[B]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 。[/B]”(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 。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 。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 。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 。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 。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
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汉字拼音化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 。在我国的学者中,还有一些公开主张“双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提出首先在计算机通信中实行“文字双轨制”,认为文字书写方式的改革应该先从信息科学做起来 。政府对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并不干涉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 。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和研究“拼音化”问题 。我国政府这样宽松的政策,为“双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关于双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就产生了,后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关心这个问题 。郭沫若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样 。”
茅盾说得更明白,他说:“我希望,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汉字写得快 。如果可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机 。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我并不幻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废除汉字(方块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内或在百年之后还要用汉字,让我们的子孙的一代能用‘两条腿走路’又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