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西写给冷清秋德所有诗,( 七 )


第五百五十一章 是妾愁成瘦
第五百五十五章 春回笑脸花含媚
第五百五十六章 黛蹙娥眉柳带愁
第五百六十章 不让文君咏白头
第五百五十七章 粉晕桃腮思伉俪
第五百六十一章 厂子多娇艳
第五百五十八章 寒生兰室盼绸缪
第五百六十二章 争弄游春陌
第五百五十九章 何如得遂相如意
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邀开绣户
第五百六十四章 转态结红裾
第五百六十八章 乱鬓双横兴已饶
第五百六十五章 含娇入翠羽
第五百六十九章 情浓犹复厌通宵
第五百六十六章 留宾乍拂弦
第五百七十章 晚来独向妆台立
第五百六十七章 托意时移住
第五百七十一章 淡淡春山不用描
第五百七十二章 今宵何夕第五百七十三章 月痕初照
求近现代学者对柳永《雨霖铃》的评价段秉武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 。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 。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 。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 。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 。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 。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 。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 。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 。“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 。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 。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 。“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 。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采薇》)也是写离别的 。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 。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 。“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 。“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