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的古诗( 三 )


五、紫薇花
【作者】杜牧【朝代】唐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
译文
傍晚的秋露洗净了花枝,烂漫的花朵占尽了天时 。春风桃李繁华早就不再,艳阳伴我从暮春到秋日 。
怎么写诗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 。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发挥 。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 。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 。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 。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 。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 。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 。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 。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 。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
还有一种六句的律诗,古人称为小律 。由于作品比较少,就不多说了 。现在,对于小律的诗,一般情况下被划归入律的古风了 。
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 。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

【写事的古诗】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 。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 。首联也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首联用了对仗,一般情况下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 。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若颔联不对而只是首、颈两联对仗的,有一个雅号叫做“偷春格” 。律诗的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因为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作结束语的,但尾联用对仗的例子也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