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11)


  • 李商隐的醒世恒言“历览前贤国与家 , 成由勤俭败由奢” , 道出了小到一个人 , 中到一个家庭 , 大到一个国家成与败的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廉崇洁的优良传统 , 从《周易·否》“君子以俭德辟难”的“避难”之法、春秋时期子罕“不贪为宝”的自勉、《宋史·范纯仁列传》“惟俭可以助廉 , 惟恕可以成德”中“俭”对“廉”的养成、于谦“固执”的“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警训世人“不廉 , 则无所不取;不耻 , 则无所不为” , 革命志士方志敏甘于清贫而无悔 , 还有建国后的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等 , 皆堪为廉正为民的表率 。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廉洁奉公、甘于奉献的时代楷模 , 中国才逐步走上振兴与富强 。
  •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 , 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 , 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 , 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 , 也属于世界 。事实上 , 早在17、18世纪 , 中华文化就已是欧洲宫廷中的时尚 , 文化巨匠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改编出戏剧《中国孤儿》 , 在巴黎上演后轰动一时 。时下“汉语热”持续升温 , 孔子学院落户世界各地 , 也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迷人魅力 。这份宝贵的遗产 , 更应该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 , 贾谊“察盛衰之理 , 审权势之宜”的智慧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 , 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
  • 弘扬民族文化 , 正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然而 , 在亢奋的社会时代 , 弘扬民族文化 , 可能曲高和寡 , 费力不讨好 。不过 , 让人欣喜的是 , 一些有民族责任感的媒体扛起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近段时间 , 东北新闻网精心制作了四挡弘扬传统文化的视频节目 , 这四期节目分别为《解读千字文》、《精武辽宁》、《国乐之声》 , 《复礼》 , 这四档节目可谓是亦文奕武 , 奕乐奕礼 , 融合了修身养性 , 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 ,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比较全面的诠释 ,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 细细品味 , 虽然每期节目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 , 但却让传统文化不在的霉涩难懂 , 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 。“吊民伐罪 , 周发殷汤”这些沉睡千年古老语句被时代换唤醒 , 变得鲜活生动 。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字 , 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 穿越时空 , 一个个叱咤风云了历史人物 , 荡气回肠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不断的穿梭 。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 。在西学东渐之过程中 , 在西方强盗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 西夷东倭凌辱我族百年之后 , 国人痛定思痛 , 曾以为是传统文化的弊端带来了国家民族的衰弱 , 曾一度自轻 , 厚今薄古 , 重西轻东 。但在社会文明发展遇到严峻挑战时 , 又祭起传统文化的法宝 , 希冀能从中获得灵气、吉利和智慧 , 重塑文明发展模式 , 寻找人类发展希望和机会 。这 , 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悲剧式的喜事 。但不管世局悲喜和命运跌宕 , 传统文化能重新回归人心 , 为人类文明带来希望 , 也还是合乎了传统文化的上合宇宙规律 。
  • 【爱国诗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 她兼收并蓄 , 发展至今 , 可见其魅力所在 。新加坡是华人较多的国家 , 国家重视国民意识 , 重视教育 。在强调国家意识 , 倡导东方文化的同时 , 新加坡还强调“八德” 。这八个方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即:忠:爱国 , 忠于国家;孝:孝敬父母 , 尊财敬贤;仁、爱: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 , 关心他人;礼、仪:指礼貌礼节 , 对外国不卑躬屈膝 , 对同胞一视同仁;廉:指为官德行 , 做官的基本道德规范;耻:指人们的羞耻之心 。一所公办学校还将中国的“元素” , 即京剧脸谱、象棋、古钱币、中药等图片挂在墙上 , 成为推崇东方文化的象征 。就连新加坡几任总理的姓名 , 无不透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这些都使我们想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