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名句鉴赏的名句赏析( 五 )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 。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 。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 。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 。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 。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 。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 。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 。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 。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 。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 。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 。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 。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 。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 。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已觉精采 。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 。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 。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 。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 。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 。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 。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 。“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 。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 。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 。(田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