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是那首诗

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
原文选段: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 , 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 , 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 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 ,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 , 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 , 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
出淤泥而不染……是那首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 。先生四十七 , 正月七日 , 行县至于都 , 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 , 并有诗刻石 。五月 , 作《爱莲说》 , 沈希颜书 , 五抟篆额 。钱拓上石 , 即十五日事也 。”先生四十七 , 即嘉祐八年(1063) 。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 , 云:“爱莲书院在城北 , 其地原为督学试院 , 有周茂叔莲池遗迹 。”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 ,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 , 已建莲池 , 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莲说
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① , 可爱者甚蕃② 。晋陶渊明独爱菊③ 。自李唐来④ ,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 , 濯清涟而不妖⑥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⑦ , 香远益清⑧ , 亭亭⑨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①①也;牡丹 ①② , 花之富贵者也;莲 , 花之君子①③者也 。噫①④!菊之爱①⑤ , 陶后鲜有闻①⑥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宜乎①⑦众矣 。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 , 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 , 可以说明事物 , 也可以论述道理 。
②蕃(fán):多 。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 , 一名潜 , 字元亮 , 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 , 东晋著名诗人 。他独爱菊花 , 常在诗里咏菊 , 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向来称为名句 。
④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 , 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 , 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 , 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 , 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 , 古书里有不少记载 , 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 , 尚牡丹……每春暮 , 车马若狂……种以求利 , 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 , 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予 , 我 。淤泥 , 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经过水播的 。濯 , 洗涤 。清涟 , 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 , 这里指清水 。妖 , 美丽而不端庄 。
⑦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 , 不枝枝节节的 。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 , 更 , 越 。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 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 。亵 , 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 , 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 , 便隐居避世 。
①②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
①④噫(yī):叹词 , 相当于“唉” 。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