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书法字体谁有能给写个春夏护肤吗( 五 )


赏析
熙宁十年至元丰六年 。这二年 , 在徐州做知州 , 他有个朋友名叫张六骥 , 别号云龙山人 , 在彭城(今江苏铜城县)建了一座亭 , 亭中养有二鹤 , 早上放出去 , 晚上又会飞回来 , 苏轼常与朋友在亭中饮酒赏玩 , 因有所悟 , 故作了一篇《放鹤亭记》 。
本文在描写隐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 , 连爱鹤也会招来祸害;但作为一个隐士 , 就是纵酒也不要紧 , 反而可以逍遥自在 , 过放逸的生活 。
第三段叙述隐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 。隐士不但可以养鹤 , 甚至纵酒 , 还可以传名;国君却不然 。
这篇文章 , 妙在气势纵横 , 自然清畅 , 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 。放鹤亭并不算是名胜 , 却因这篇文章的关系 , 也同时流传下来 。此篇所言不仅与《超然台记》不谋而合 , 同时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现更是显露无遗 。
又: 本文作于苏轼知徐州时 , 主要描写与山人游宴之乐 , 并通过引古证今 , 歌颂隐逸者的乐趣 , 寄寓自己政治失意时想往清远闲放的情怀 。文章写景精约 , 却特征突出;叙事简明 , 却清晰有致;引用典故能切中当今;用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抒情达意 , 显得轻松自由 , 读来饶有兴味 。
宋代隐者张师厚 , 字天骥 , 隐居徐州云龙山 , 自号云龙山人 。曾于东山建亭 , 因自驯二鹤出入山中经过此亭 , 故名“放鹤亭” 。
又:这是诗人谪贬徐州时说作 , 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访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 。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 鹤本是清远闲放之物 , 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酒本是荒惑败乱之物 , 因此“周公作酒诰 , 卫武公作抑戒 ,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 ”来劝戒人们不要为酒所迷 。但“刘伶阮籍”却因酒而出名 。是什么原因呢 , 云龙山人解释到 , 隐隐山林的人酒色都不能惑乱 , 何况鹤呢 , 观点妙极了 。作者能不羡慕吗?何况还有那令作者陶醉的放鹤招鹤之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 , 多才多艺 , 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 其画论 , 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 风格豪放 , 一改词的婉约 ,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 共为豪放派词人 。
沁园春长沙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形象:
1、向往与追求自由解放的人物形象 。
2、有雄心壮志及博大胸怀的词人形象 。
3、和战友们具有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的词人形象 ,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 , 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
出处: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长沙》 。
原文: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 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 , 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 江水清澈澄碧 , 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 , 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 , 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 , 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