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海的意象都有什么呢我们要做课件

海的意象:
1.看作地的并列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张九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
2.把海看作天的对立面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陆游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元览
3.把海看作具有山的对立属性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
——李梦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
高考古诗词常识课件高考要求: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复习内容: 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从字词句篇入手,
高中语文重点归纳--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所谓的字,在诗歌鉴赏中地位特别重要,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因为诗歌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有时候字词的运用涉及到上下文之间的对应,比如对仗等,意思有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还有,诗歌语言因为是高度凝练的,所以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月亮,梅花等 。诗歌的句不但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律诗中的起承转合,比如词中的过片,上下片之间内容上的分工等,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我们准确地理解诗歌提供了钥匙 。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具体的字词句入手 。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这些内容以下会详细讲解 。第一、二课时鉴赏诗歌语言 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 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例2、“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评析】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 。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 。“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构思奇妙、炼字精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 例3、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 。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例4、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例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 。梅子熟了,果肉鲜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把它放到春天来了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典型的比如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 b.定语挪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