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高楼”的诗句有哪些( 二 )


唐代诗人 令孤楚 《游春词》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故城在今甘肃泾州县北 。迢(tiáo条)递:高峻的样子 。汀:水边的平地 。洲:水中的陆地 。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的绿杨树及绿杨外的洲渚眼底尽收 。此二句写安定城楼之高及登上高楼所见的景色,既壮观,又秀美,反映了作者的开阔胸襟 。描写水边高楼可以借鉴 。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安定城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关于高楼的名言
唐·杜甫《登楼》 。万方多难:指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 。这两句大意是:在狼烟四起、战争连绵的春天我来到这里,登上高楼,看到繁花,更使人黯然神伤 。登楼远跳.一览万紫干红的繁花,本应十分高兴,而诗人却说这些景象使寄富在此的客人更为伤心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加强丁诗作的艺术效果 。写完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这是由于战争不息、万方多难等诸种原因造成的,先写果后写因,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满腹愁绪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可用以抒发流离他乡的愁恩及对国事的忧虑 。
唐代诗人 杜甫 《登楼》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陪我上高楼 。
宋·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 。这两句大意是:想要登上高楼去逃避忧愁,谁知道忧愁还是随着我登上高楼 。这也是辛弃疾晚年写的咏愁词 。投闲置散、“识尽愁滋味”的作者想藉登高望远摆脱一些愁苦,可愁苦却和他难解难分,形影不离,紧紧地跟着他上了高楼 。这说明愁苦无时不在作者身边,想回避而不能,想解脱而不得 。作者在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愁,构思新颖,表现力很强 。可化用以表现一种无可解脱的愁怀 。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
独上高楼云渺渺,天涯一点青山小 。
宋·王诜(shēn身)《蝶恋花》[钟送黄昏]渺渺:悠远的样子 。这两句大意是:独上高楼遥望天涯,只见白云悠悠,青山低小 。白云悠悠,青山一点,这是一幅很开阔的画面,这种景物生动地衬托出楼台之高 。可用以描写高楼景观 。
宋代词人 王诜 《蝶恋花》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
清·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 。疏影:指梅花 。这两句大意是:流落天涯的游子,黄昏时只有梅花相伴,听到高楼飞出的玉笛声,更愁思无限,只好独自掩门不听 。在天涯的一角,黄昏时的梅花挺着她稀疏的清姿,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高洁,又是那样的孤独 。流落天涯的游子黄昏时有梅花相伴,感到了气质上的相通;那高楼上飞出的悠悠笛声使他不堪卒听,而独自掩门则显得更加孤寂 。两句诗写尽了梅花的孤芳与游子的寂寞 。诗句全以景物的气氛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可学习此种以环境写心境的手法,也可直接用诗句写梅花之幽姿,写游子之孤寂 。
清代诗人 龚鼎孳 《百嘉村见梅花》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高楼名言
见唐·李白《粱园吟》 。达命:通晓命运,不为世务所累 。岂暇愁:哪有空来发愁?这两句大意是:我对自己的仕途命运已有充分的认识.哪有时间去发愁烦恼呢?还是登高楼,饮美酒,去寻找自己的欢乐吧!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蔑视的态度.甚至不屑一顾 。但在旷达的字句下,却隐藏着诗人无法排遣的苦闷,因而只能借酒浇愁.登高抒怀了 。可以此二句抒发得过且过、得乐且乐的思想,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
唐代诗人 李白 《粱园吟》
华厦再富丽堂皇,也只是坟上楼阁 。英国诗人 爱·扬格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唐代诗人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 。这几句大意是:昨天夜里,西风吹尽了树上的绿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通向天边的道路 。这首词写思妇的离愁 。抒情主人公通宵未眠,在凄冷的秋夜,她目睹月光“穿朱户”,耳听“西风凋碧树”,离愁别恨整整折磨了她一夜 。天明以后,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自然还是看不到她所牵挂的人的踪迹,心里也更加凄苦 。这几句词情景交融,“西风调碧树”的秋声秋景,烘托着思妇的愁绪;也正因为绿叶尽凋,才使她登楼后能望尽天涯 。望尽天涯而不见,自然更加惆怅 。两句以阔大的境界包容无限的愁思,不见纤柔横靡之气,在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也正因为它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所以近代学者王国维借用其意境,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知识要渊博,眼界要开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