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古诗( 二 )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作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 形形色色 , 玲珑可爱 。
4、端午的鸭蛋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 , 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 , 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 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 , 挂在胸前 。
5、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 ,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 ,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 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 制成人形或虎形 ,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 , 妇人争相佩戴 , 用以驱瘴 。
艾 , 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 , 可驱蚊蝇、虫蚁 , 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 , 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工成“艾绒” , 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 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 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
可见 , 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 , 挂艾枝 , 悬菖蒲 , 洒雄黄水 , 饮雄黄酒 , 激浊除腐 , 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 , 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二、端午节诗歌诗句:
1、(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 不能洗得直臣冤 。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 ,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 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 ,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 几人湮没几垂名 。
3、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 , 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 , 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 , 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 , 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 , 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 , 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 , 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 , 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 , 后船失势空挥挠 。
4、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 更买雄黄酒一壶 。
门外高悬黄纸帖 , 却疑账主怕灵符 。
5、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风雨狂 , 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 , 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 , 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 , 不似今朝豆味香 。
三、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 , 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 , 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 , 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 , 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 , 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 , 寒衣收入杠 , 未食五月粽 , 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 , 寒衣不入栊 , 食过五月粽 , 不够百日又翻风 。
清明插柳 , 端午插艾 。(北方)
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端午不戴艾 , 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 , 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 , 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 , 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 , 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 , 天气热;五毒醒 , 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 , 端六发乌贼。(江浙)
良辰当五日 , 偕老祝千年 。(江苏)
请问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诗词?多谢!http://www.china.org.cn/ch-jieri/duanwu/1.htm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 ,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 , 端阳 。此外 , 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 , 如:午日节、重五节 ,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 , 但总体上说 , 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