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和艳的四的成语( 四 )


曲学诐行

曲学多辨
曲意承迎

曲意奉迎

曲意迎合

曲意承奉
曲意逢迎

曲终奏雅

曲曲折折

背曲腰躬
背曲腰弯

改曲易调

顾曲周郎

诘曲聱牙
九曲回肠

九曲十八弯

款曲周至

挠曲枉直
扭曲作直

拗曲作直

审曲面势

审曲面埶
枉曲直凑

委曲成全

委曲从顺

委曲从俗
委曲求全

委曲详尽

委曲周全

乡曲之见
乡曲之情

乡曲之意

乡曲之誉

艳曲淫词
一曲阳关

一曲之士

异曲同工

枕曲藉糟
纵曲枉直

拨弓曲矢

低情曲意

阿谀曲从
泛应曲当

浮词曲说

广譬曲谕

苟容曲从
艰难曲折

流杯曲水

流觞曲水

龙游曲沼
旁通曲畅

旁通曲鬯

旁蹊曲径

旁引曲证
旁指曲谕

是非曲直

耸肩曲背

深文曲折
弯弯曲曲

委委曲曲

小廉曲谨

徙薪曲突
隐晦曲折

迂回曲折

饮水曲肱

远引曲喻
詹言曲说

聱牙诘曲

聱牙诎曲

侧词艳曲
大人不曲

金铺屈曲

累珠妙曲

挠直为曲
扭直作曲

清辞丽曲

千里一曲

薮中荆曲
同工异曲

桃蹊柳曲

芜词俚曲

武断乡曲
形枉影曲

羊肠九曲

淫词艳曲

周郎顾曲
郑卫之曲

知音识曲

质伛影曲

蛇入筒中曲性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李白和杜甫的区别.李白属于浪漫主义 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
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 。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 。"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 。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 。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
七十年代,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李杜交往和友谊的看法 。他说:"杜甫十分同情李白,毫无问题 。"而"李白虽然年长十一岁,他对于杜甫也有同样深厚的感情 。""前人爱以现存诗歌的数量来衡量李杜感情的厚薄,说杜厚于李,而李薄于杜 。那真是皮相的见解 。"对于相传李白所作的《戏赠杜甫》诗,作者认为,"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