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中的“晓见寒溪有炊烟”是什么诗词

一、这句不是苏轼的作品 。这是黄庭坚七言诗《松风阁诗》 。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松风阁诗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
2、作品简介: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
3、作者简介: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
欧阳修是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是苏东坡的主考官,在古代就是苏东坡的老师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 。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
《苏东坡传》中卷三卷四读后感,各一篇!急急急~谢谢~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礼之常,无足怪者.”——苏轼某年题于潮州韩文公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