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中的“晓见寒溪有炊烟”是什么诗词( 三 )


苏轼的乐观达人,成就了他诗词的盛名,而他这样的性情中人却与通达仕途无缘.诗人、政治家本就很矛盾,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理想一个务实.然而史上不乏合二为一者,像贺知章、高适、范仲淹、欧阳修······
(五)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每至一处,均喜建设.在密州建超然台,在徐州造黄楼,惠州的朝云堂,黄州的农舍······无处不显示着他的傲气、恬适、安贫乐道.这些建筑、屋舍均成为他诗集的名称.在海南时,一边注史书,一边整理杂记《东坡居士》.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人儒生仰慕他,皆以“夫子”呼之.张来、晁补之,秦观及黄庭坚甘心屈居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
苏子的诗篇不可多得,而那份恬静、豁然更令人神往,现在浮躁的世界需要这样的芬芳.
(六)超然之道,亦或是:累了,倦了
苏轼交友圈极其广泛,从士大夫至布衣百姓,由佛及道,晚年尤与僧人过往甚密,贬谪途中时常蒙僧人照料.吴复古,杭州老友维琳方丈,诗僧参寥,佛印等.相传苏轼与佛印有个有趣的故事.苏轼欲开佛印玩笑,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个例子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看来,僧人亦不可小觑.
苏轼晚年练瑜珈,炼丹,修身养性.“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想求得“道士丹”,虽然人间有“羽化”、“蝉蜕”之说,苏轼还是坚持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但没有着迷,可能只是想论证“道士丹”存在有无.后来渐渐坦然,认为合乎常理的简单生活便能长寿:一、无事以当贵,二、早寝以当富,三、安步以当车,四、晚食以当肉.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
11XX年,返往常州,久卧病床.7月28日,这颗星星陨落了,享年64岁.耳畔想起苏子诗“我生如飞蓬······”
苏东坡一生中经历了哪些大事?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但他的生活却也是罕见的坎坷曲折 。苏东坡21岁时与弟弟苏辙一同进京考试,一路通过礼部考试与殿试,获进士及第 。宋仁宗在殿试苏氏兄弟后,高兴地对高皇后说他为大宋王朝找到了两个宰相人才 。可惜苏东坡虽有宰相之才,却无首辅之运 。苏东坡虽才高八斗,却总不得重用,或因做诗不慎,或因出言直率,一再被政敌抓住把柄,害得苏东坡在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
苏东坡一生为官,曾出任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等朝廷命官,可却在62岁高龄去出任琼州(海南岛)别驾(就是知州的秘书),而且做了将近三年 。以苏东坡当时之官宦和文坛盛名去到天涯海角出任如此位卑的小职,苏东坡心中的不平可想而知了!但他还是去了,并且活着回来了!
可他的成就又是非凡无比的 。他的词作雄壮为骨,超逸为肌,开创豪放派词风;他的散文气势充沛,行若流水,广搜博引,自然清澈;他的绘画向有“一灯分焰,照耀古今”之说,是“文湖州竹派”的领袖人物;书法洒脱遒劲,独具风格,名列“唐宋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苏东坡)之列,又独占“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 。此外,苏东坡还在军事学、医药学、建筑学、水利学、语言学、音乐学等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 。
杜甫的诗中为何没有关于海棠杜甫号称诗圣,一生写了将近三千首诗,留传下来的就有一千四百多首 。从兵战征戎到日常社会风俗,从四季变换、田野小景到各种花卉动物,凡所际遇,皆有吟咏 。他从乾元二年到四川,寓居五年多,写了大量的田园风景诗,可是独独没有一个字涉及海棠花 。苏东坡说:“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 。”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后人对此议论纷纷 。有为此替海棠遗憾的 。如郑谷在咏海棠诗中说:“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心为发扬 。”吴中夏说:“子美诗才犹搁笔,至今寂寞绵城中 。”石曼卿更把它与薛涛诗对比,说:“杜甫句何略,薛能诗未工 。”有以为杜甫没有见过海棠花才不写海棠诗的 。如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说遗憾确实是遗憾,但说杜甫在海棠颇具盛名的四川寓居了多年没有见过海棠,显然不是事实 。那末,杜甫到底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古今诗话》里记载:“杜子美(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古代,子女是不能直称父母的名字的,否则便是不孝 。杜甫因避母讳,所以才不吟海棠诗 。就象他避父名闲之讳,诗中全无“闲”字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