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的一首古诗:内容简介和活动成果怎么写( 五 )
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就是这种情况 。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
念就行 。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 。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
四声来写 。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
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 。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
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 。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
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 。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
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 。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
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 。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
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 。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
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 。
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
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受)售叟任(承担)妊
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
时都读成去声 。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
成平仄两声即可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
调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
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
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我们若要制造
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
- 冰墩墩|冰墩墩有没有性别
- 冰墩墩|冰墩墩盲盒一盒几个
- 冰墩墩|冰墩墩几几年有的
- 懒诗
- 《一学就会的爆款写作课》读后感精选
- 如今,我学会了珍惜
- 麦肯锡教我学英语读后感1000字
- 学校新年晚会的主持词怎么写?
- 学校元旦晚会的应急预案如何写?
- 校园运动会的广播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