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及含义( 三 )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女人是不应该议论政事的,她们应该做的就是缄默和战乱时的“义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这些 。她的爱国之心在孤独的黑暗中愈发炽热 。她讽刺赵构的主和:“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她抨击卖国求荣:“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她告诫使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而她这么关心,“不乞虽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只是为了得到故乡的消息 。在诗最后,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对故国的思念,真如血泪倾泻 。
当然,李清照的诗的艺术性比不上她的词,但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 。读了诗我们才会知道她不仅抒发自身的苦闷愁烦,也唱出家国之痛 。她在窗前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也在想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江堤《不谈漱玉》)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4797665.html?si=1
李清照赞美桂花的诗是哪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赞美桂花的诗是《鹧鸪天·桂花》,全诗原文如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白话文释义: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 。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 。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 。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李清照的诗及含义

扩展资料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 。“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 。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 。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 。但是,面对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 。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 。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
唐明皇为博杨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的诗句是什么?诗句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一、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二、释义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
三、出处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李清照的诗及含义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
二、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