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宝宝出生报喜短信古文版( 二 )


1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五月节 。这天各家以蒲剑、艾虎挂在大门两旁,以葛藤、桃枝挂于门首,以驱病邪 。房屋内外洒雄黄酒以防蛇虫 。这天还要吃糯米粽,设家宴,沿河还会进行赛龙舟 。
15、食新:
农历六月第一个辛日,首次吃新米笤的饭,必备酒菜聚餐,以祝丰收之意 。
16、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七月节 。七月十四晚上必须于祖神堂燃香烛、上供素果、烧纸钱,三更做饭黎明行蔬食供,送祖先外出购买儿孙 。这天做印子糍,中午行牲仪供 。当晚,外出人员必须赶回家中歇息,传先祖要清点儿孙数目 。睡不掩扉、帐不垂帘,以方便祖宗送进买来的子孙 。夜晚还必须于路口焚钱锭,救济过往神鬼 。
18、尝芋:
农历八月初一各家尝新芋,宗祠开秋祭、扫墓 。
19、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 。这天为全家团聚之日,吃月饼、瓜果,全家聚餐赏月 。晚上有拜月光,请“月光姑姐”下凡问事等风俗 。
1987年属虎的怎么回事呢?1987年1月29日是农历兔年,所以1987年1月1日到1月28日当然属虎啊~属相是看农历的,年份不代表农历年~春节第一天才是属相开始的第一天啊~所以1987年的老虎是小老虎大兔子
这很正常的
将乐县的文化 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凡人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 。据考证,将乐擂茶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 。
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 。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保健饮品 。将乐南词又称“八韵南词” 。它的源头来自浙江的婺剧,由浙江的流浪艺人经江西传入将乐县,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 。南词的道白采用“土官话”(将乐方言腔普通话) 。每场戏必先唱《天官赐福》曲目,后唱其他曲目,如《断桥相会》《合钵妆妖》《昭君和番》《芦林相会》《苏文表借衣》等 。
1964年冬,传唱了近百年的将乐清唱南词终于以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台,由刘怀忠编词作曲的将乐南词说唱《赵书记治水》开了南词表演形式之先河 。在福建五届农村文艺汇演中取得佳绩,被选送参加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出 。此后,一批如《五婆骂鸡》《哑背疯》《小鱼儿》等南词剧目陆续创作问世,一批南词艺人如陈维绪、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长,成为今天南词演唱的传人 。立春前夕,将乐县人民从菜地寻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带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 。然后用大红纸做成长形条幅,写上“新春大发”、“春到财来”、“迎春接福”之类的吉利话,插到“春花”旁边 。立春来临,把“春花”端出来,放到大门前或窗台上,同时摆上清茶、甜酒,点燃线香,待立春时刻一到,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就叫“春花接春” 。
“开大门”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时,这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时辰 。人们把大门打开,在门两侧帖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之类的联子,燃放鞭炮,这叫“开大门接春” 。在游艺民俗中,舞龙灯是最热闹的 。“起灯”时,领头人带着大伙到大坪上,面向东海方向敬上一对大红烛,敬三柱香后口中念着祈祷之词绕场一周,然后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开始 。走在最前面的是龙珠 。紧接着是龙头,龙头高约1.6米,长约1.2米左右,接着是九节十八米长的龙身,最后是龙尾 。有时是一颗龙珠在逗着它们,有时是“二龙戏珠”,还有“群龙抢珠”等等表演程式 。起龙时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人群欢呼声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妇人争着去拔“龙须”,据说拔到了便可生龙子龙孙,可以早生贵子,这也就是“舞龙丁”的由来 。
舞狮也是一种游艺,数白莲镇舞狮最有名 。每年元宵时节,白莲人便裸着上身、打着赤脚、脚挂铜铃,以舞狮颂扬祖先功德 。一舞就是十八盘(即十八般武艺套路),舞者大汗淋漓 。助兴的村民伴着唢呐、锣鼓的乐声载歌载舞 。狮有青狮、黄狮两种 。舞狮队一行约10人,其中1人舞狮头,1人舞狮尾,动作有洗面、搔痒、打滚、蹂球等 。舞青狮者必须当众表演拳术或刀、枪、棍术,如两青狮相遇则须较量武艺,分出高低;舞黄狮者则纯为游玩不比武 。

【二胎宝宝出生报喜短信古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