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切=诗词+生平+轶事+以前的言语( 四 )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 。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 。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秀丽妩媚的姿采 。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 。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 。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 。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
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 。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 。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 。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 。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 。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 。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 。曾不少许,弃我而先 。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 。旅殡国门,我少实恩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朝云墓献给了妻子的亡魂 。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 。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 。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 。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 。’坡捧腹大笑 。”朝云墓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景区孤山之上,苏东坡纪念馆旁,为苏东坡妾王朝云之墓 。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