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思想感情( 三 )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 , 夫妻感情甚好 , 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 , 十分美满 。所以 , 两人一经离别 , 两地相思 , 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 , 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 , 即红色荷花 。“玉簟” , 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 , 它不仅点明了时节 , 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 , 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 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 , 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 , 其实 , 也含有青春易逝 , 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 , 虽然是暑退秋来 , 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 , 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 , 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 , 秋天来了 。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 , 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 , 是指秋来荷叶落 。但“玉簟秋” , 却不同了 , 又有一层新的意思 。如果说 , “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 那么 , “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显然 , 同是七个字 , 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 。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 , 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 , 精秀特绝 , 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 但这一句“精秀特绝” , 却是事实 , 并非过誉 。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 , 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 , 免不了触景生情 , 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 , 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凡人受愁苦的煎熬 , 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 , 这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也不例外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 , 她不是借酒消愁 , 也不是悲歌当泣 , 而是借游览以遣闷 , 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就是说 , 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 , 换上便装 , 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 , 很有份量 , “轻” , 是轻手轻脚的意思 。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 , 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 。正因为是“轻” , 所以谁也不知道 , 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 。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 。“罗裳” , 是丝绸制的裙子 。“兰舟” , 即木兰舟 , 船的美称 。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 。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 。这两句的涵义 , 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 , 令沅湘兮无波 , 使江水兮安流” 。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 , 著我扁舟一叶 。”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 。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 , 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 , 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 , 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 。其实 , “独上兰舟”以消愁 , 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 , 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 。过去也许双双泛舟 , 今天独自击楫 , 眼前的情景 , 只能勾引起往事 , 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 , 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 , 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 , 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 , 她宕开一笔 , 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