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思想感情( 六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 。这里 ,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 , 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 , 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 , 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当然 , 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 , 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前后衬映 , 而相得益彰 。
作者: 灌水乐园ho 2007-4-5 18:22回复此发言
【赏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 , 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 , 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 ,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 , 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 , 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 , 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 , 给人以美的享受 , 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 , 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 , 回房欹靠竹席 , 颇有凉意 , 原来秋天已至 。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 , 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 , 神不守舍 , 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 。“红藕香残”的意境 , “玉簟”的凉意 , 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 。此外 , 首句的语淡情深 , 如浑然天成 , 不经意道来 。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 , 便有吞梅嚼雪 , 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 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 , 便出外乘舟解闷 。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 , 不仅归舟晚 , 还误入藕花深处 , 惊起一滩鸥鹭 , 情调欢快 。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 , 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 , 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女词人独坐舟中 , 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 , 捎回夫君的书信 。而“月满西楼” , 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 , 临窗望月 , 共话彼此相思之情 。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 。另外 , “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 。这三句 , 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 , 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 。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
下片 。“花自飘零水自流” , 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 , 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 。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 , 流水自去 。由盼望书信的到来 , 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 , 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 , 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 , 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 , 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 。这样的断语 , 这样的心有灵犀 , 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 。末三句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 , 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 , 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 , 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 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 , 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 , 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 , 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 , 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 , 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潜 少鸣)
【赏析四】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 , 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 , 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 , 无论是白天或晚上 , 出外或者归家 , 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 , 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 , 说明彼此伉俪情深 , 两地相思难以消除 。我们可以见到 , 柳眉刚刚舒展 , 心中又见翻腾 , 词语浅近 , 感情深挚 , 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