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的古诗词鉴赏诗人有哪些诗人背景是什么( 三 )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
附:2001年高考第10题:对下面臧克家的《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哲理 。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95`)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
B、“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
附:2000年春季高考第8题:对唐代虞世南的《蝉》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注] 垂绥,指蝉 。蝉头部有伸出的触项,状似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和“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和力度 。
C、三四句蕴涵深情,表明立身品格高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人热情赞美 。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选择解说错误的一项(96`)
问世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名成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的是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
C.“便名成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
5、下面宋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
6、阅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完成下列两题 。(98`)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①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
B.“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和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