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的古诗词鉴赏诗人有哪些诗人背景是什么( 六 )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10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
答案:A
(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