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的古诗词鉴赏诗人有哪些诗人背景是什么( 八 )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
(10年天津卷)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
(1)暮春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
2009年高考题
1.(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
答:
答案(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
2.(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