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古诗的意思、作者简介( 三 )


七步诗 故事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 。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 。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 。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 。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 。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 。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 。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
曹植才高八斗,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
注释:
闲:安静 。空:空空荡荡 。
诗景:
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时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
简析: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
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 。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
生平介绍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 。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 。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
3.平明:清晨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 。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 。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