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心灵名人名言( 四 )


“师生共读”:我们提出每个教师都是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积极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过一个节”活动 。利用晨读晨背课、读书课为学生朗读经典书籍 。营造“师生同读”的书香氛围 。
“亲子共读”: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 。要求家长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 。有条件的家庭,经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 。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 。
5.搭建交流平台,享受阅读乐趣 。
一是每年举办读书节 。在读书节中,我们举行文学少年评比、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评比、读书小报展评、读书征文评比、儿童文学作家报告会、“阅读童书、亲近文学”教学研讨、书香论坛、诗文诵读成果、“征集名言,制作书签”展示会等活动 。在“读书节”期间,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向家长宣传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召开专题研讨会,共话书香校园建设 。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 。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关注点有组织地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如三年级在去年下半年,开展了以“我们在童话中成长”为主题的童话节活动,通过读童话、送童话、绘童话、集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多形式的亲近童话内容,多角度的感悟童话故事,从而爱读书的习惯 。
三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会活动 。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会上交流读书的心得,畅谈读书的体会 。教师读书会:“身教胜于言教 。”在极力打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我们教师更要通过阅读来为自己打一点精神的底气 。学校由教科室负责组织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开展教师读书沙龙,在交流中不断形成教师读书的文化氛围,实现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有效提高 。亲子读书会:学校定期举办亲子读书会,通过向家庭分发倡议书,开展“亲子共读、家家书香”活动,将“孩子最早的老师”动员起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 。
朱永新先生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学校亦然,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体现为校园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有赖于构建一种良性的阅读生态 。” 。当我们以精神成长的视角看“读书”的时候,建设“书香校园”,其实就是营造精神家园 。我们感到建设“书香校园”,既是落实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有益探索 。今后,我们将更加振奋精神,坚定信念,阔步前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书香校园”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用才能和智慧继续书写书香的人生,让书香校园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
中国诗词大会举办的原因,为什么这么火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 。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 。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 。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 。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