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或者典故来描绘汉唐时期的服饰期盼…( 三 )


从这个把全部生命倾注于有名无实的举业,无所作为的老学究口中说出这句话,令我们悟到:真正盗虚声而少实学者正是这些空洞麻木、思想僵化的酸腐儒生 。
正在搜集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或者典故来描绘汉唐时期的服饰期盼…

2、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注释:
出自《儒林外史》第八回 。
意指即使清廉的官吏,做了几年知府,也会积累大量钱财,实指做官就有财 。
赏析:
南昌府前任蘧太守身老告病,王惠补缺,蘧太守以多病耳聋为由打发少爷蘧公孙来交接手续,但对于账目、公物、文书的交接和盘点的事,迟迟不肯就接 。后来,蘧公子表示交出银项,王太守满心欢喜 。
此时在京待缺,囊中羞涩的王太守一再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当蘧公子表示其父“历年所积俸金也不过二千金”时,王太守不无失望地说:“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
对于利欲膨胀的王太守来说,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搜刮民财,却悟不出蘧公子语中的讽刺意味,使得“全城的人无一个不知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作者虽把镜头对准王惠,但透过一个王太守来影射整个利欲横流的官僚阶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丑恶黑暗的封建吏治图画 。
仔细思考不难悟出:之所以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因是吏治制度腐败,要铲除腐败分子,先要铲除腐败分子产生的温床 。
3、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注释:
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
足下,对朋友的尊称,这里指博取功名的儒士 。
赏析:
周进到京会试,中了进士,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在第三场主持南海番禺高县的县考时,有一个童生交卷跪下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老爷出题面试 。”
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只请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看你这样务名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 。”随后令左右将其赶出 。
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把南宋理学家朱熹等人注释的儒学经典定为正统学术 。此外,一律蔑称为“杂学”或“杂览” 。当然,诗词歌赋也不例外地被斥为“杂览” 。周进此语中的“文章”即指八股文 。“汉唐”也就泛指诗词歌赋,即被贬为“杂览”、“杂学” 。
在周进看来,与举业无关,又“何须讲”呢?由于科举考试试题规定要取自“四书”,议论也要以“四书”章句注为准,不能自由发挥,全篇只许阐发孔孟程朱的议论,不准“有碍于圣论”,不许改变既定的文风,也就不可能有丝毫个人独立见解 。
所以那时的儒生完全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而且只会写“无一字无来历”的八股文,成为一些头脑僵化、迂腐木讪,不学无术的蠢材 。吴敬梓以其严峻犀利的笔锋,对清王朝这种阴鸷卑劣的文化专制进行了有力的鞭笞 。
4、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
注释:
出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 。
这是一句俗语 。该:欠 。精穷:穷极,非同寻常的穷 。
英雄:此处指凶狠 。
意思是说,即使欠债的人穷得不得了,只要讨债的人有能耐,照样可以把债讨回 。
赏析
在文中,精穷指毛二胡子,英雄指风四老爹 。
因毛二胡子欠了陈正公的银子不还 。风四老爹侠肝义胆,要为陈正公夺回银子,他让陈公正先去嘉兴等候,自己和陈公正的侄子秦二侉子一直找到毛家当铺,高喊:“银子到底还不还?”,一面使出小小两招武功,那当铺的墙倒柱歪,毛二胡子只好答应本利清还 。
“不怕该债的精穷,只怕讨债的英雄”是秦二侉子在当铺外面喊的 。
这一句话反映了风四老爹的侠义、豪爽性格和毛二胡子的无赖本质 。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淋漓尽致 。正如鲁迅所言:《儒林外史》写人能“现身纸上,声态并作” 。只一句俗语,切中要害,世态尽现,从而揭示出复杂世态,暗示社会的矛盾 。
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注释: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
河东、河西:不同时代所指地域范围不尽相同 。大致说来,黄河在今山西省境内由北向南,古人便把此段黄河以东地区称为“河东”,以西地区称“河西” 。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生无定,盛衰不常,世道变移,盛衰易位 。
赏析:
这是余大和成老爹就虞华轩家的料丝灯所进行的谈话 。余大说:“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 。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有第二副 。’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见的 。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盛似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