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藤的古诗句( 五 )


既然时间无情 , “是非成败”转眼成空 , 那麼诗人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呢?词的下片 , 杨慎即叙自己的生活志向:托志渔樵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二句 , 既是诗人滴戍云南后 , 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 也是诗人以老庄思想以求自我解脱 , 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一个“惯”字 , 与“白发”相照应 , 暗暗点出诗人以秋月春风为伴 , 在江渚之上过著寄情山水的生活 , 时间已经很久 , 习以为常了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则是写他的渔樵生活的情趣 。“一壶” , 言酒少;“浊” , 言酒劣 。但他们相逢却“喜” 。这表明这些世外高人别有会心乐事 , 而这乐事就是笑谈古今 。他们把历代兴亡、英雄成败 , 当作谈资笑料用来佐酒助兴 。其中的“古今多少事” , 在结构上勾合上片的千古英雄是非成败 , 使上下两片融为一体;“都付笑谈中” , 一个“笑”字 , 表明诗人对世事的鄙夷、对荣辱的轻蔑 。
全词上片站在历史之上 , 纵论千秋成败 , 对历史上的龙争虎斗表现出一种彻悟;下片则超然於世事之外 , 摒弃了世俗的烦恼 , 对个人的荣辱得失表现出一种旷达 。这是诗人在《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反反复复表达的一个主旨 。
这首词的原意本在评说秦汉兴亡的得失是非 , 而不在周详一代人物大事 。它不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涉及具体地点赤壁 , 具体人物周瑜 , 具体事件 , “樯橹灰飞烟灭”;也不像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了“满眼风光北固楼” , 涉及到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物 。它重在述感 , 全篇始终未提及秦汉的任何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 。前人论词说:“词要清空 , 不要质实 。”(张炎《词源》)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正以“清空”二字评这首词 。唯其“清空” , 故能使词具有更高的概括力 , 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因而置於《三国演义》的卷首 , 不仅无丝毫不合 , 反而令人对三国人物贤愚忠奸、是非曲直 , 产生许多遐想 。
有关洞庭的资料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 , 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跨湘鄂两省 , 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 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 , 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 , 山峦突兀 ,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 , 湖中有山 , 渔帆点点 , 芦叶青青 , 水天一色 , 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 , 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 , 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 。北宋著名政治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 , 描绘得淋漓尽至 , 脍炙人口 。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 , 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 。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 , 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 , 激起人们的游兴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 。泛舟湖间 , 心旷神怡 , 其乐无穷 。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 , 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 , 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 。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 , 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 。从此处远眺洞庭 , 但见湘江滔滔北去 , 长江滚滚东逝 , 水鸟翱翔 , 百舸争流 , 水天一色 , 景色甚是雄伟壮观 。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 , 君山风景秀丽 。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 , 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 , 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 。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 , 早上去 , 下午返 。既去了君山 , 又可畅游洞庭湖 , 真是一举两得 。君山原名洞庭山 , 是神仙洞府的意思 。相传4000年前 , 舜帝南巡 , 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 , 攀竹痛哭 , 眼泪滴在竹上 , 变成斑竹 。后来两妃死于山上 , 后人建成有二妃墓 。二人也叫湘妃、湘君 , 为了纪念湘君 , 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 。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 。君山的竹子很有名 , 有斑竹、罗汉 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 。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