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藤的古诗句( 六 )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 其物产极为丰富 。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 , 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 , 种类亦很繁多 。
---------------------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 , 名叫洞庭山 , 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 。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 。湖的南边是湖南省 , 北边是湖北省 。洪水期间的湖泊 , 汪洋似海 , 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 , 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 。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 , 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 , 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 , 容纳四水 , 吞吐长江 , 调节洪水 , 控楚带吴 。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 , 有许多的说法 。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 。梦 , 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 , 与"漭"字相通 。" 春秋昭元年 , 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 。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 , 入于云中 。"《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 , 梦在江之南 。"合起来统称云梦 。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 , 《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 , 西抵枝江 , 京山以南 , 青草以北 , 皆古之云梦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 , 由于泥沙的沉积 , 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 , 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 , 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 。自此不再叫云梦 , 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 , 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 , 原名洞庭山 。《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 , 以其为洞庭之庭 , 故曰洞庭 。后世以其汪洋一片 , 洪水滔天 , 无得而称 , 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 。"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
洞庭湖碧水共天 , 沧溟空阔 , 古往今来 , 历朝历代 , 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 。战国时代 , 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 , 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 , 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木叶下" 。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 , 屈原根据民间传说 , 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 , 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 , 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 , 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 。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 , 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 , 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 , 而且素称鱼米之乡 , 滨湖盛产稻谷 , 湖中盛产鱼虾 , 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 , 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蚊 , 多如秋后蝇 。"可见鱼之多 。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 , 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 。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 , 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 。洞庭银鱼 , 历史上即颇负盛名 。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 , 小才盈寸 , 眼见黑点者佳 , 以火焙之 , 胜日干者 。他处出面条鱼 , 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 。一年冬夏产之 , 夏水热不如冬美 。"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 , 均曾品尝过银鱼 , 评价甚高 。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 , 它银白透明 , 呈圆条状 , 无鳞无刺 , 肉质细嫩 , 蛋白质含量丰富 , 味极鲜美 , 向为席上珍品 。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 , 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 , 颗粒饱满 , 肉质鲜嫩 , 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 。每当荷花盛开季节 , 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 , 素雅高洁 , "出污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泛舟采莲 , 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