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古诗名句( 五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 。“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
学莫便乎近其人 。——《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 。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 。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 。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果:坚决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君子坦荡荡 。仰:仰头 。怍(zuò):惭愧 。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 。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 。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虽:即使 。暴(Pù):通“曝”,晒 。寒:冻 。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 。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 。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 。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 。殆(dài):危险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 。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
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 。知:熟悉 。莫:没有 。若:像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 。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 。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